圖為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(左)與立委李彥秀、立委林月琴(右)、立委王正旭(中)等人7日舉行記者會,共同支持免疫加強型流感疫苗納入公費,加強流感疫苗對長者的保護力、也提升長輩的健康力,打造健康台灣。(劉宗龍攝)

台灣長者流感疫苗接種率僅約5成,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(WHO)目標。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祕書長張淑卿分析,高齡族群疫苗接種常見幾大困境,包括交通不便、對疫苗品牌有誤解、衛教資訊整合不足等,需要多管齊下;若政府提供更新、更好的疫苗,將有助於提升高齡者的接種意願。

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10月1日開打,疾管署提醒,65歲以上長者為重症高風險族群,應盡速接種疫苗獲得保護力。張淑卿指出,部分長者對於疫苗品牌有疑慮,到醫療院所打疫苗時常詢問廠牌,若不是心中認可的品牌就拒絕接種,顯示政府的衛教宣導仍有待加強。

 張淑卿認為,衛教知識缺乏整合,導致許多高齡者認為打疫苗只是「配合政策」,卻不清楚對健康的好處。老盟曾提出建言,國家應有獨立專門電視頻道,提供高齡者重要生活議題宣導與學習。

 張淑卿指出,這一代的高齡者大多有自己的想法,在社會上也相當活躍,且具有一定教育程度,政府應思考如何提供系統性的宣導資訊,包括公費和自費疫苗選擇、常見慢性病是否適合施打等,讓長者有更多自主選擇空間。

 張淑卿指出,長者的生活和社區密不可分,群體影響力強,若能清楚地提供可信的官方訊息,相信多數人會願意配合。至於有數位落差的長者,更需要仰賴鄰里互助,透過社區關懷據點、鄰里長等資源,提供必要的協助和關懷。

 此外,張淑卿建議,高齡者常有慢性病,可善用定期回診的時機,由醫護人員主動提供疫苗接種建議。另外,近年流感疫苗常被汙名化,認為「打了也沒效」,若政府未來提供新型疫苗,將有助於重新燃起高齡者的信任,激發接種意願。

(中國時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