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。(本報資料照片)

隨著年紀增加,人體免疫系統老化,導致接種疫苗的保護效果打折。近年免疫加強型疫苗問世,相較於傳統疫苗可增加10%到20%的保護效果,歐美國家紛紛推薦長者優先接種。國內專家指出,台灣已經落後歐美3到5年,應儘速將免疫加強型疫苗納入公費接種範疇。

 流感疫情每年秋冬來襲,全台455萬名長者受到衝擊最大。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說,國內每年平均有500到1000名長者因流感併發重症或死亡,除此之外還有無數的住院個案,因為流感病毒導致原有的心臟、肺部、腦血管或慢性疾病惡化。


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。(本報資料照片)

 每年例行接種流感疫苗是保護長者的重要方式。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指出,傳統流感疫苗問世多年,對於長者保護效果僅5到6成,和年輕族群約有2成落差;為了提升對於長者的保護效果,近年改良為免疫加強型疫苗,做法是提高疫苗劑量或添加佐劑,效果可增加1到2成,幾乎追上年輕人。

 黃立民認為,儘管免疫加強型疫苗成本較高,但歐美國家評估,平均投資1元可回收2到5元的效益,這項投資是划得來的,因此目前針對高齡者、50歲以上高風險對象,已全面接種免疫加強型疫苗,「台灣已經比國外慢了3到5年,應該逐步跟進。」

 張峰義指出,台灣65歲以上長者每年流感疫苗接種率低於5成,加上傳統疫苗的保護效果只有5成,實際上只有保護到四分之一的長者;如果不改用保護效果較好的疫苗,長者的群體保護力永遠都會不及格。隨著老年人口持續增加,有效的疫苗政策能讓長者減少臥床失能,65歲後還有很多時間繼續為社會和家庭服務。

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回應,現有文獻顯示,含佐劑流感疫苗或高劑量流感疫苗對於65歲以上長者具有更佳的保護力,且經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研究評估符合成本效益,因此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(ACIP)今年3月27日決議,請疾管署綜合評估後列為新疫苗政策優先項目。

 羅一鈞提到,同次會議亦決議幼兒輪狀病毒疫苗、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疫苗等優先項目,疾管署會就疫苗效益、實施策略和財務收支面綜合評估,積極爭取經費,目前尚無時間表。

(中國時報)